一、深圳交通概况
深圳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仅为395.81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底,深圳现有道路总里程约5250公里,按照4%的建设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能达到5900公里,届时车辆密度将超过390辆/公里,远高于国际标准极限值240辆/公里,城区和重点路段的密度更高。深圳市交通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天有5.86万人次旅客进出深圳机场,5.86万个标准集装箱在深圳港吞吐,572万人次市民乘坐公交,3万辆货柜车进出口岸,135万辆机动车行驶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同时据最新统计数据,深圳每日有超过600万人乘坐公交出行。
2008年4月,深圳交通管理部门在回应人大代表对于质疑交通执法手段时曾回应,深圳交通管理的对象包括200余万驾驶员、130余万辆机动车、30余万辆非机动车,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民警仅有1820余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以福田大队为例,管理范围78平方公里,仅有民警241人;辖区仅十字路口212个,而晚高峰警力正常最多可安排135人,可管控70余个十字路口,其余100多个十字路口和交叉进出口只能安排巡逻岗;宝安龙岗两区的道路,管理警力则更捉襟见肘。按照近三年警力测算,交通民警缺编过二千余人,目前交通民警人均工作量每天超过10小时,一线执勤民警更是达到了近13小时。
正因为交通管理环境量大且复杂,且人工执法力量薄弱,深圳市加大了科技研发、应用,从而使深圳市交通科技的发展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有效保障了深圳交通的安全、快捷。不仅在规划上编制了《深圳市智能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深圳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近期工作方案》和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ETCC)、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TCC)及阳光政务系统组建方案,在单项交通科技产品应用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深圳交通科技产品应用现状
目前,深圳市建成了“一个平台、八大系统”组合成为指挥中枢。“一个平台”即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八大系统”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网格化机动车识别综合应用系统、干线交通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交通事件系统、智能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深圳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在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一度成为全国各地交管部门学习、参观的对象。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目前指挥中心在有线和无线通讯网络支持下,成为集信息、监控、指挥于一身的交通管理中枢。整个指挥中心依托交通信息采集及共用信息平台,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智能交通违章管理系统、机动车识别综合应用系统、干线交通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交通事件检测及预警系统和指挥系统在内的八大系统交织成一张高效、科学的交通管理网络。